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3:21 点击次数:121
傅山一生经历明、清两个朝代,生活在朝代鼎革的转型期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)太原沦陷后,他出家为道士,居无定所,除在太原的松庄、土堂、西村与崛山围山居住外,还先后游历于寿阳、平定、盂县、汾阳、祁县、平遥、介休乃至省外,足迹半天下。晋祠,是傅山一生中经常过往的地方,留下了诸多墨宝文痕,如大五寸行书“晋源之柏第一章”石刻、文昌宫西小洞右壁大五分楷书“阴骘文”石刻、茶烟洞中南壁大石上大如粟升的“云陶”石刻、吕祖阁“日上山红赤县灵金三剑动,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”行草书神龛联,以及与晋祠及太原县人物交往的诗文,等等。如此多的文踪,是否说明,傅山曾居住在太原县及晋祠附近呢?
诸多文献史料佐证,傅山在太原县城确有一处别业,就在城内小西街,即现晋源区凤城西街附近。
第一,从《霜红龛集》中傅山有关程示周的诗文中得见,清顺治初年,傅山子侄傅眉与傅仁曾寓居太原县,受教于程示周。
傅山曾有《寄示周程先生》札:“令侄来,得近况,甚善。兼闻两郎能读书写字,是足怡示周于流离之后耳。晋祠乔木云湍,时一流览,可歌可泣。章句训诂之余,当勤杖履耶……儿辈过晋水,渥沾德教,此固先生遇子弟之常,然吾兄所处何等寥落,数数经故人往来乎!”也有五律《程仲示周读书寓中竹三十个》《晋源逢示周》与七绝《程生二首》《代奿奿赠程生二首》。从这些诗文中得见,傅山与程示周为“道义友”。清顺治初年,傅山游历于汾州、平定间,子侄则受教于程示周,寓居太原县。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尊龙D88人生就是博客服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